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水力發電




台灣地區雨量充沛,河川坡地陡峻,水力資源豐富,水力發電曾為台灣光復初期發電系統之主力。目前水力發電廠共十一所,依其運轉型態可區分如下:
1. 慣常式川流式、調整池式、水庫式
2. 抽蓄式

抽蓄水力發電之概念
  在工業社會裡,一天的用電量有很大的變化,深夜用電約僅白天的六成。由於近年來國內經濟起飛,用電量急遽增加,為提高機組效率以降低發電成本,發電機組逐漸大型化,而擔任基載的核能及大型火力機組為了運轉效率不能大量減載,故於深夜用電量少時必有剩餘,但白天尖峰時段之發電量又常不足,抽蓄機組恰可利用離峰時剩餘之電能,抽取下池之水貯存於上池,於尖峰時再利用上池放水發電,以補充系統尖峰發電量之不足,也就是把深夜多餘的電能,轉變為水的位能儲存起來,供第二天白天使用。   抽蓄發電除可增加尖峰時之發電量,提高大容量火力及核能發電機組之效率及降低系統成本外,並可隨時調整系統之電壓與頻率,必要時更可緊急發電或停止抽水,以補充因大容量機組故障而不足之電力以免限電,確保供電品質,故抽蓄發電實為目前實施負載管理調節系統尖峰與離峰用電量最佳方式。

沒有留言: